1、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等领域统计制度
国家统计局2月12日消息,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暨国家统计局党建工作会议提出,建立健全数字经济、网上零售等领域统计制度;加强对新质生产力、碳排放、消费投资、社会民生等领域统计监测,做优常规统计数据发布。
2、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
中国期货业协会12日公布数据,以单边计算,1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5.53亿手,成交额为48.87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0.09%和11.01%。从市场表现看,大宗商品市场1月走势整体偏强,黑色大宗商品呈现回暖态势;能源化工板块整体跟随原油冲高回落,大部分化工品维持弱势;农产品中饲料养殖表现相对偏强,软商品偏弱震荡;有色板块先扬后抑,贵金属延续强势。
3、欧佩克维持今明两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不变
欧佩克月报:预计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145万桶/日,此前预期为145万桶/日。预计202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143万桶/日,此前预期为143万桶/日。
4、美国1月CPI通胀全线超预期
当地时间周三,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美国1月CPI通胀全线超预期,这支持了美联储在降息方面保持谨慎的立场。
具体数据显示,美国1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3%,为2024年6月以来最大增幅,高于市场预期的2.9%;1月季调后CPI月率录得0.5%,高于预期的0.3%,前值为0.4%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,最新发布的CPI数据高于“几乎所有预期”,美联储依然有更多工作要做。他暗示,利率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高位。
另外,鲍威尔还直接提到了关税可能影响联储决策,他表示,美联储有可能不得不就关税调整政策利率。华尔街人士认为,在特朗普政府贸易、移民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,美国通胀恐怕将进一步走高。
“美联储传声筒”NickTimiraos:1月份的通胀数据表现强劲,这使得美联储在年中之前进一步“重新调整”降息路径的理由站不住脚。
5、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发布GPT-4.5模型
当地时间周三(2月12日),人工智能(AI)研究公司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宣布,OpenAI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名为GPT-5的模型,该模型将整合OpenAI的大量技术,包括o3,并应用于聊天机器人ChatGPT以及API平台。因此,OpenAI不再计划将o3作为独立模型发布。
6、“打一针”让锂电池寿命增十倍
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,为它“注射”一针新分子,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,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-8年/1000-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,维持1万次充放电,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。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、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、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、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/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。
以上内容仅做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